(资料图片)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)3年多的时间,家在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的姆娜瓦尔·穆太力普,逐渐打消了从老家“跳”出去的想法。成为一名讲解员后,她更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,这里有“达瓦孜、土陶、小刀、模戳印花”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被称为“非遗古镇”。
发现家乡非遗文化之美的还有再努尔·阿布迪克日木。一周前,她被抽调到英吉沙县“刀王故居”当讲解员,在这里,她向游客介绍刀柄造型各异、刀片花纹多样的英吉沙小刀,“刀柄除了常见的鸽子头造型,还有鱼尾、巴旦木造型等。”对于制刀的核心工艺淬火、锻打、开刃等,她也如数家珍。
英吉沙县“刀王故居”里展示的英吉沙小刀。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/摄再努尔·阿布迪克日木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父亲切哈密瓜时,一定要英吉沙小刀,“他说很顺手、很好用。”
实际上,再努尔·阿布迪克日木和姆娜瓦尔·穆太力普的家乡被称为“中国小刀之乡”,有400多年的制刀史。拥有29道工序的英吉沙小刀,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英吉沙县芒辛镇的喀拉巴什兰干村,被誉为“小刀村”,有80%以上的农民从事小刀制作、销售,该村现有55个小刀店铺,每个店铺每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,在店铺内从事做刀的工匠达200余人。
芒辛镇喀拉巴什兰干村的阿卜杜拉在介绍英吉沙小刀。2019年,他在本村开办了小刀店铺。去年以来,他在喀什古城新开了3家门店。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/摄小刀村里的年轻刀匠。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/摄与小刀村毗邻的恰克日库依村,则被誉为“土陶村”,也有不少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。今年17岁的阿卜杜拉·艾合麦提已经拜师学艺4个月,他的师傅是土陶艺人伊马木·艾力,一位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。
在制作土陶的多个工序中,阿卜杜拉·艾合麦提一开始就选择了最难的拉坯,“也不知道能不能学会,起码3年才能出师”。
他说,“小时候我们就是玩泥巴,长大了还在玩,但现在这个‘泥巴’更难、更具挑战性。”
非物质文化遗产“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”传承人阿不都热合曼·买买提明,家中摆了许多精美的土陶制品。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/摄阿不都热合曼·买买提明的小儿子在演示拉坯,他将成为第八代传承人。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/摄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
-
上半年消费者投诉总体呈上升态势 在线培训不规范
近日,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。数据显示,上半年,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55 1万余件,同比增长
-
【助企纾困】江都农商行出台十项措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江都农商行第一时间统筹部署,持续加大助企纾困金融支持力度,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支持企业恢复生产金融服务工作质
-
“大春不足小春补” 小春作物为农户打开增收新路
近年来,受全国市场供过于求的影响,宾川县拉乌乡大春传统支柱产业核桃产业颓势明显。拉乌乡党委、乡政府积极思变,理清发展思路,树立大春
-
一墒墒蔬菜长势喜人 村民“钱袋子”鼓起来了
三月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那洒镇贵马村,山清水秀,春意盎然。走进贵马村河畔1000亩连片农田,一墒墒蔬菜长势喜人,村民们正忙着采收